自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 以来,半年时间里,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数据呈现总量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这些积极变化不仅为实体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更显著增强了市场主体的经营信心,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筑牢了基础。 阅读量:10523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以《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银发〔2021〕96号文印发)为基础,修订形成《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阅读量:10379
今年年初以来,金融监管总局跟住建部门一起指导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合规房地产项目都纳入“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增强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动荡,使得跨境人民币的使用和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在美联储降息节奏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元融资利率高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寻求人民币融资,以降低财务成本和应对潜在的汇率波动风险。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企业融资策略的调整,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动力。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落地见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和推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
会议强调,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地方相应建立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近年来,人民币(CNY)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全球支付市场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第四大活跃货币。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会议总结了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评审工作,评定257个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36项,专项奖10项,涵盖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安全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内容。
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也是联系广大农民的主要金融纽带。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初步统计,2024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0.87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初步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
10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就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